工作环境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空气净化设备、合理布局、定期清洁等方式改善。良好的通风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概率,提升工作效率。
1、自然通风
开窗通风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建议每日开窗2-3次,每次15-30分钟。对流式开窗可加速空气流动,优先选择上风侧窗户开启。春秋季可延长开窗时间,夏季需注意避免高温时段开窗导致室内温度过高,冬季开窗前需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冷风直吹人体。
2、机械通风
安装排风扇、新风系统等设备可保证持续通风。排风扇宜安装在污染源附近,如打印机区、厨房等。新风系统需定期更换滤网,避免二次污染。中央空调系统需确保新风量达标,每2小时至少换气1次,疫情期间应增加换气频率。
3、空气净化
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过滤PM2.5、甲醛等污染物。选择CADR值适合房间面积的机型,HEPA滤网对颗粒物过滤效果较好,活性炭滤网可吸附异味。净化器应远离墙壁放置,定期清洁预过滤网,按说明书更换滤芯。绿植如常春藤、绿萝等也有一定净化作用。
4、空间布局
办公桌应远离通风死角,人员密集区需增加通风口。打印机等设备集中放置并加装局部排风,会议室使用后应及时通风。隔断设计需保留空气流通通道,家具摆放避免阻挡通风路径。高层建筑需注意风压差导致的串味问题。
5、清洁维护
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通风管道,避免积尘滋生细菌。地毯、窗帘等易积尘物品需经常吸尘。卫生间、茶水间等潮湿区域需加强通风防霉。装修后应充分通风散味,检测甲醛合格后再使用。通风系统维修保养记录需完整保存。
保持工作环境通风需结合建筑特点选择合适方式,新装修场所应检测甲醛、TVOC等指标。人员密集场所建议监测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00ppm需增加通风。疫情期间可考虑紫外线消毒灯辅助消毒,但需在无人时使用。员工出现头晕、眼刺激等症状时应立即排查通风问题,必要时进行专业空气质量检测。合理通风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改善注意力,建议将通风管理纳入日常办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