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空调产量突破2亿台,销量达1.96亿台,同比增长均超11%。上游电机产业同样迎来高光时刻,产销规模首次突破5.1亿台,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库存高压、排产下滑、价格内卷的暗流正在涌动,勾勒出中国空调产业“冰火两重天”的发展图景。
销量增长背后的隐忧
政策推动是2025年空调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在上半场直接拉动了零售端增长,春节后政策调整更是将空调补贴增至3台,加上企业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共同推动了出货端的持续发力。
然而,高销量光环难以掩盖行业日益加剧的隐忧。进入2025年9月后,终端销售明显降温。
政策衔接的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心头之患。部分企业仍在等待最后一轮国补资金拨付,而2026年国补政策尚未明确,这种政策空窗期让企业不敢贸然扩产。
更棘手的是库存问题。2025年中期,国内空调库存总量已超过5000万台,且以渠道库存为主。中低端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库存压力显著大于高端品类。为缓解压力,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促销手段去库存,这不仅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电机产业的突破与挑战
作为空调核心零部件的电机产业,在2025年实现了规模与结构的双重突破。产业在线数据显示,这一年空调电机产销规模突破5.1亿台,同比增长14.86%,产能规模同步攀升至7.8亿台。
电机产业的规模突破,源于“整机需求拉动+海外配套拓展”的双轮驱动。下游空调整机内外销双增,直接带动了上游电机需求。同时,电机出口不再单一依附整机出口,“直接出口”占比显著提升。
行业普遍预测,三年内空调电机内销直流占比突破90%将成定局,“全直流空调时代”已近在眼前。
内卷加剧与破局之路
尽管2025年整体规模亮眼,但进入年末期,空调及电机产业的压力已从终端向上游传导,形成“排产下滑—竞争加剧—价格内卷”的连锁反应。价格内卷的蔓延最为令人担忧。从空调整机到上游电机,“以价换量”的模式正在引发恶性循环。2025年,电机企业为争夺订单,将直流电机报价降幅超15%;与此同时,稀土永磁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与售价的“反向剪刀差”让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压缩。
面对压力与内卷,空调及电机产业的唯一破局之道,在于摆脱“低价泥潭”,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价值竞争”。
消费者对空调的需求已从基础的“制制热”转向“健康、智能、舒适”,推动产品技术向三大方向突破:
健康创新成为主流,新风空调通过空气交换系统实现室内外换气;智能创新方面,AI技术深度融入,空调不仅支持语音、手机远程控制,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习。
电机技术创新则聚焦于“低噪、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四大方向,企业从“被动降噪”转向“主动优化”;为适配空调“轻薄化”趋势,企业研发“电机+电控”一体化模块;同时,为应对稀土价格波动,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材料创新替代方案。
2025年的规模新高,是国内空调及电机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转型升级的起点。未来,唯有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摆脱价格内卷,聚焦用户价值,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