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近零能耗住宅厨卫通风的标准实践:解读《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厨卫通风系统技术规程》

   2025-10-14 27240
在 “双碳” 目标与建筑节能升级的背景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方向。而厨卫作为住宅核心污染区,其通风系统既要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又需契合建筑低能耗、高气密性的特性。《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厨卫通风系统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应运而生,从设计、设备、施工到验收维护,构建全链条技术规范,为解决近零能耗住宅厨卫通风痛点提供明确路径,也为行业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标准核心:锚定近零能耗住宅的通风特殊需求
近零能耗住宅因高气密性、低能耗的特性,与传统住宅厨卫通风需求差异显著。传统住宅依赖开窗自然补风的方式,在近零能耗住宅中易导致能耗升高、室内热环境失衡;而厨卫瞬时大排量排风若设计不当,还会破坏建筑整体气流组织。《规程》精准锚定这些痛点,以 “保通风、降能耗、防污染” 为核心,确立三大关键原则。
1. 气密性与通风效率的平衡
《规程》明确要求厨卫通风系统设计 “不应破坏建筑的气密性”,同时通过量化指标保障通风效果:厨房排风量需控制在 300-500m³/h,卫生间排风量为 80-100m³/h,既避免风量不足导致污染物滞留,也防止风量过大增加能耗。以厨房为例,传统住宅吸油烟机运行时若无配套补风,易从门窗缝隙吸入室外冷空气,冬季可使厨房温度骤降 5-8℃,而《规程》要求厨房 “宜设独立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风量的 80%-90%”,且严寒、寒冷地区需对补风加热(送风温度 12-14℃),既维持厨房微负压防污染外溢,又保障人员热舒适性。
2. 系统协同:从单一设备到集成设计
与传统标准侧重设备参数不同,《规程》强调 “竖向排气道系统” 的集成化设计,要求排气道、防火止回阀、屋顶风帽、吸油烟机等部件 “成套组合、性能匹配”。例如,排气道需采用不燃材料(钢丝网水泥壁厚≥15mm、不锈钢壁厚≥1mm),防火止回阀耐火极限≥1.0h、漏风量符合 JG/T 436 中密闭型风阀标准(≤0.60ΔP⁰・⁵⁸ m³/(h・m²)),屋顶风帽阻力系数≤0.8。这种集成化要求避免了传统工程中 “部件混用导致串烟、倒灌” 的问题,某试点项目应用后,住宅厨房串味投诉率从 35% 降至 2%。
3. 污染防控的全流程管控
针对厨卫污染物特性,《规程》构建分级防控体系:厨房需采用油脂分离度≥90% 的吸油烟机,减少油烟对排气道的污染堵塞;卫生间无外窗时必须采用机械排风,且 “严禁与厨房共用排气道”,避免湿气与油烟混合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规程》创新性提出监控系统设计,要求对 PM2.5、CO₂、TVOC 等污染物实时监测,超标时自动联动通风设备,实现 “被动通风” 向 “主动防控” 的升级。
二、技术创新:破解近零能耗住宅通风三大痛点
《规程》并非对传统标准的简单升级,而是结合近零能耗住宅特性进行多项技术创新,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补风难题、系统适配性差、验收无据可依三大痛点。
1. 补风系统:多场景适配的技术方案
补风是近零能耗住宅厨房通风的核心难点,《规程》打破传统单一补风模式,提供 6 种补风方式:补风口 + 电动密闭阀、电动开窗器、窗式通风器、手动开窗、新风管旁通、补风风机 + 电动密闭阀,适配不同建筑布局与气候区需求。例如,带空调的厨房可通过 “新风管旁通补风”,利用空调系统预热 / 预冷补风;无空调的中小户型厨房,可采用 “电动开窗器补风”,吸油烟机启动时自动开窗,关闭后及时关窗保气密。某华北地区项目采用 “补风风机 + 加热” 方案,冬季厨房补风温度稳定在 13℃左右,较无加热补风的项目,厨房热舒适满意度提升 60%。
2. 设备材料:聚焦性能匹配与耐用性
《规程》对设备材料的要求更贴合近零能耗住宅长期运行需求。以吸油烟机为例,除了传统的风量、风压要求(工作风量≥7m³/min、最大全压效率≥19%),还新增 “能效限定”,要求优先选用符合 GB 29539 节能评价值的产品,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卫生间通风器额定风压≥60Pa,确保在竖向排气道系统中,即使多户同时排风也能保证排风效率。在材料耐用性上,排气道需通过 “垂直承载力≥90kN、耐 10kg 沙袋 1m 高度撞击 5 次无开裂” 的测试,防火止回阀需经 10000 次启闭试验无故障,确保近零能耗住宅长期(通常设计寿命 50 年)使用中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3. 验收检测:从 “观感检查” 到 “数据说话”
传统住宅厨卫通风验收多依赖外观检查,难以发现隐性问题。《规程》构建 “分阶段检测 + 量化指标” 的验收体系:排气道安装后需检测气密性和空气动力性能,通风系统整体完成后需检测排风量(与设计值偏差≤20%)、补风量(符合 80%-90% 排风量要求)、气流组织(烟雾试验验证 “补风口→灶台→吸油烟机” 的流向)。例如,厨房气流组织检测中,若烟雾从补风口排出后未流向吸油烟机,而是扩散至客厅,则判定为不合格。某长三角项目通过该验收标准,发现并整改了 3 处补风口位置不当的问题,确保通风效率提升 25%。
三、实践价值:从工程落地到行业升级的多维赋能
《规程》的实施不仅解决近零能耗住宅厨卫通风的工程难题,更从民生体验、产业发展、建筑节能三个维度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从 “粗放建设” 向 “精准提质” 转型。
1. 民生保障:提升居住品质与健康水平
厨卫通风效果直接关系居民日常生活体验与健康。《规程》实施后,近零能耗住宅可有效解决传统住宅常见的 “厨房油烟倒灌、卫生间异味不散” 问题。例如,某北京近零能耗社区应用《规程》设计的竖向排气道系统,配合高密闭防火止回阀,住户烹饪时油烟排净时间从传统住宅的 8-10 分钟缩短至 3-4 分钟,卫生间湿度控制在 50%-60%(传统住宅多为 70%-80%),霉菌滋生率下降 40%。同时,监控系统的应用让居民可实时查看室内污染物浓度,某社区住户反馈 “通过手机 APP 看到 PM2.5 稳定在 20μg/m³ 以下,住得更安心”。
2. 产业升级:推动设备与工程标准化
《规程》的明确要求倒逼上下游产业升级。对设备生产企业而言,传统吸油烟机、通风器需优化能效与适配性,例如某家电企业针对《规程》研发的 “低阻高分离度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提升至 95%,阻力系数降低 15%,成为近零能耗住宅优选产品;对施工企业而言,《规程》细化的安装要求(如排气道垂直度偏差≤5mm、防火止回阀安装后需检查启闭灵敏性),推动施工从 “经验操作” 向 “标准化作业” 转变,某建设集团应用后,厨卫通风系统施工合格率从 78% 提升至 98%。
3. 建筑节能:助力近零能耗目标落地
近零能耗住宅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建筑能耗,而厨卫通风系统是能耗控制的关键环节。《规程》通过补风加热控制、设备能效要求、系统漏风管控,有效减少通风能耗。据测算,采用《规程》设计的厨房通风系统,冬季补风加热能耗较传统无加热补风降低 60%;符合标准的低阻力排气道与高密闭风阀,可使通风系统风机能耗降低 20%-25%。某近零能耗住宅小区应用后,全小区厨卫通风系统年耗电量较传统设计减少 12 万度,折合减少碳排放约 85 吨,为建筑实现近零能耗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四、未来展望:从标准落地到持续优化
《规程》作为近零能耗住宅厨卫通风领域的专项标准,仍需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一方面,随着建筑智能化发展,可进一步细化 “智能通风系统” 的技术要求,例如通过 AI 算法根据烹饪强度、污染物浓度自动调节排风量与补风温度,实现 “按需通风”;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气候区(如夏热冬暖地区的补风除湿需求、高原地区的通风压力调整),可补充区域性技术细则,提升标准的适配性。
从长远来看,《规程》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套技术规范,更在于推动行业形成 “以标准引领质量、以质量提升效益” 的发展模式。随着近零能耗建筑逐步成为住宅建设主流,《规程》将成为保障居民健康、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注入新动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