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为什么说,工业节能降碳迫在眉睫,应该怎么节能?怎么降碳?

   2025-07-18 27360
三、如何降碳?——结构转型与负碳技术突破
能源结构清洁化
可再生能源替代:厂房屋顶光伏覆盖(如钢铁企业年发电1.2亿度,减碳8万吨);
绿氢应用:玻璃、陶瓷行业以绿氢替代天然气,实现近零排放。
工艺流程深度脱碳
短流程炼钢:薄带铸轧工艺缩短流程70%,吨钢能耗降200kg标煤;
CCUS技术:煤化工行业捕集CO₂矿化制建材(山东京韵泰博年固碳5万吨)。
产业链协同降碳
绿色供应链:要求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报告,签订《低碳采购协议》;
工业固废循环:钢渣与CO₂反应制负碳建材(产品溢价率30%)。
负碳技术储备
生物质固碳:利用废弃木质素制备燃料,替代20%燃煤;
直接空气捕集(DAC):试点项目将CO₂转化为甲醇,经济性优于传统CCUS。
四、政策与企业行动指南
政策杠杆
财税支持:对节能设备更新给予30%-50%补贴(如余热回收、氢能冶金);
碳金融工具:碳配额质押贷款、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实施路径
短期(1-2年):变频改造+管网优化(回收期<2年);
中期(2-5年):部署数字能碳管理平台,接入省级系统(如上海、河南试点);
长期(5年以上):布局绿电+绿氢耦合工艺,打造零碳工厂(如隆基100%绿电供应)。
结语:从成本到投资,重塑工业竞争力
工业节能降碳已从"选答题"变为"生存题"。技术层面需打破单点改造思维,以系统集成提升能效;战略层面则需将降碳纳入核心价值链——河北首朗将钢铁尾气发酵制乙醇,年减碳8.9万吨的同时创造新营收,印证了"降碳是投资,非负担"的逻辑。未来十年,抢占绿色技术制高点的企业,将在全球产业洗牌中赢得先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