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为什么说,工业节能降碳迫在眉睫,应该怎么节能?怎么降碳?

   2025-07-18 27360
工业节能降碳迫在眉睫的核心原因在于工业领域占我国总碳排放的70%以上、能源消耗强度仍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5倍。若不加速转型,不仅难以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还将面临国际碳关税(如欧盟CBAM)、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风险。以下从紧迫性、节能路径与降碳策略三方面系统解析:
一、为何迫在眉睫?——工业节能降碳的四大压力
政策硬约束
"双控"目标倒逼: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达20%,重点行业需形成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1.3亿吨CO₂。未达标企业将面临新增产能受限、碳配额缩减等惩罚。
设备淘汰时限:如山西省要求2027年前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工业窑炉、锅炉等设备需达能效2级以上。
国际竞争压力
碳关税冲击:欧盟碳边境调节税(CBAM)已覆盖钢铁、铝等行业,我国出口企业需支付高额碳成本。例如,钢铁产品若未降碳,每吨额外成本超100欧元。
绿色贸易壁垒:国际客户要求产品碳足迹认证,锂电池等行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以应对。
资源环境瓶颈
能源效率低下:我国工业能耗强度为欧美日等国的2.3倍,超10%的钢铁、化工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60%存量设备能效落后。
环境容量饱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占69.4%)导致大气污染,工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70%,远超环境承载力。
经济成本攀升
能源价格波动:传统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加剧企业成本风险,而节能改造可显著降本。例如,唐山燕东水泥厂通过空压机改造,单位气耗电下降30%。
二、如何节能?——技术升级与系统优化双轨并进
(一)关键技术路径
设备能效提升
电机系统:推广稀土永磁电机、磁悬浮风机(节电率15%-40%),替代IE3以下低效电机。
流体系统优化:
压缩空气系统:AI动态调压(某案例综合节能27.96%)+余热回收(热效率>60%);
循环水泵:永磁变频调速(流量降20%,电耗降49%)+管网扩径(DN200→DN250,阻力降15%-20%);
风机系统:三元流叶轮设计(某铜业吨钢电耗降25%)。
数字智能管控
能源管理系统(EMS):实时监测能耗,AI算法优化生产调度(某铝企单位电耗降15%)。
数字孪生平台:模拟碳排放场景指导生产,如水泥窑炉应用年减碳3万吨。
余热余压梯级利用
化工园区采用"高温发电→中温供暖→低温制冷"模式,综合能源利用率提至85%。
钢铁厂余热发电覆盖30%厂区用电(宁波钢铁年减碳7000吨)。
(二)系统协同节能
多能互补:空压机余热加热循环水,风机余热补偿泵站用电,实现跨系统节能。
微电网架构:青岛港24台RTG起重机直流微网,统一调配回馈电能供码头照明,系统能效达92%。
主要节能技术应用效果对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