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备网
诚敬信息技术

朱江洪:空调行业最偏执的“领头雁”(二)

   日期:2006-08-23     浏览:1708    评论:0    
核心提示:    记者: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你在格力的10多年同时还拥有着160多项专利技术,你对技术的执著精神是否影响到了格力

    记者: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你在格力的10多年同时还拥有着160多项专利技术,你对技术的执著精神是否影响到了格力的技术创新?

    朱江洪:我是工科出身的,因而我本人对技术十分爱好。格力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技术上的千锤百炼。说老实话,国内空调企业大多采用拿来主义,不少企业连图纸都不画,依国外的样画葫芦。但我们不是,我认为国外技术再先进,也有一个符合国情的问题,也因此,格力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并拥有了许多自主知识产权,这方面我们在行业内是领先一步的,而这与我本身对技术的热爱分不开。

    记者:2005年格力大力推广自主创新活动,共完成创新项目1612项,其中产品开发类670项,技术类143项,生产工艺类183项,质量整改类561项,管理类55项。你怎样评定这样一个成果,如何对目前格力在空调这个行业具备的技术能力和实力进行客观评级?

    朱江洪:格力电器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中国空调行业中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与国际上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如2002年我们就成功研制出多联式中央空调,打破了日本企业对这一核心技术的垄断。2005年8月,格力又研发出离心式中央空调,打破了美国企业对这一核心技术的垄断。2005年11月,格力超低温数码多联中央空调又下线,并被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权威专家评审团评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其技术性能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超低温数码多联中央空调。无论是从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水平还是企业管理水平来说,格力电器都是世界一流的。

    记者:格力电器创造了独特的渠道模式,这种模式曾经给格力电器带来了出色的业绩增长,但也带来了2004年格力公开与家电连锁商“国美”的对立,你怎样看待未来你们与家电连锁企业的关系?

    朱江洪:1997年起,格力创造了区域销售公司这一独一无二的渠道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经过多年来市场实践的检验,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格力这一模式本身就具有随着市场改变而不断适应变化的特点。

    甘蔗没有两头甜,格力不可能顾了国美,又顾了自有的销售网络。国美这种大卖场也绝对不是唯一的模式,所以当初我们撤出之后也有很多人替我们担忧,认为我们会掐死自己。但事实证明,格力依然在稳步增长,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格力电器遍及全国的几千家专卖店和专营店,我们从来没有为退出国美感到过半点后悔。

    记者:格力是否未来还会坚持这样的渠道模式?

    朱江洪:我们发现,现在有很多厂家已经戴上了“紧箍咒”,他们越依赖大卖场,就越会得罪中小经销商;得罪了这些中小经销商,他们也就越依赖家电连锁商,形成很危险的恶性循环。这也是这些厂家将要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格力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建立的专卖店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格力近年来更是大力倡导建立格力专卖店,格力电器已经成为罕见的不依靠大卖场而销售业绩很好的家电企业。

    记者:从格力这几年的发展看,格力是如何从家电业一片红海的竞争中杀出一片“蓝海”的?

   朱江洪:首先是创新,其次是冷静务实的发展战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多元化和扩张,坚守自己的主业,不炒作概念,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上不断创新,以此从家电业一片红海的竞争中杀出一片“蓝海”。

    记者:实际上,近年来空调市场一直处在“洗牌”的过程中。今后的空调市场格局应该是市场份额向少数大的品牌集中,多数中小品牌的活动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而一线品牌之间的较量将是渠道、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综合实力的较量。在这四个方面,格力是否已经拥有全面积累,完全具备胜出的能力?

    朱江洪:应该是已经完全具备,技术、渠道、管理等方面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在资金上,我们也有充沛的现金流,从1997年以来,我们公司在银行就没有一分钱贷款,这几年我们的扩张和投资,也没有向银行贷款,全部是自有资金。

    我们是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募集的资金仅7亿元左右,而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向包括股民在内的股东分红超过16亿元。随着今后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资金的需要向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相信广大投资者会予以支持。

    记者:谢谢!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